2海勒邮票

5bef706584edc_副本.png     

     原设计为2海勒邮票,由奥地利画家科罗曼 莫塞尔(Koloman Moser)为列支敦士登王子约翰二世(Johann II)的画像(未实现),1912年。

  ©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馆藏,图片 斯文·贝姆(sven beham)

      对列支敦士登人而言他们的邮票不仅是饰有金银丝的艺术品,而且在几平方厘米上还象征着独立。因此这件集邮珍品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第一枚列支敦士登自己的邮票诞生前还有一段漫长的历史,因为实际上公国此前经1852年的国家契约已将邮政事业全盘交给了奥地利。尽管如此,发行作为国家主权标志的邮票仍一再被提起。一开始维也纳主管邮政的帝国皇家贸易部对这一努力视而不见,后来又试图加以阻挠。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后双方最终于1911年7月达成了妥协。根据妥协的内容列支敦士登只能发行三种最常用面值的邮票。邮票上的字样规定为"K.K Osterr. Post im Furstentum Liechtenstein (列支敦士登公国的奥地利帝国皇家邮政)",奥地利邮票仍然有效,此外邮票发行的收益主要流入了奥地利国库。
      第一枚邮票的设计理应设定美学上的标准,因此1911年9月维也纳最著名的新艺术派艺术家Koloman(又名Kolo)Moser(1868-1918年)被委托进行设计。他的设计方案征服了公国亲王约翰二世(Johann ll.,1840-1929年),但这也不是一下就做到的。尽管亲王喜欢镶嵌着花朵装饰的边框,但他觉得邮票的图像过于暗淡。因此中间部分的半身像由Ferdinand Schirnbock教授(1859-1930年)—当时最著名的邮票及钞票雕刻师——重新进行雕刻。Moser设计还存在其他小瑕疵:在Liechtenstein(列支敦士登)的刻印文字上少了第一个"e"。在修改过的样张完成后,Koloman Moser又提出了其他改进意见:他认为亲王肩膀后面的阴影太昏暗而微章的边框线太细。"邮票正是经过这些修改后大获成功,并在现在给人一种愉悦感",枢密官Hampe博士于1911年12月29日如此写道。但邮票首发并没有按原定日期于1912年1月1日进行——帝国皇家贸易部将2月1日定为新的邮票发售日期。印刷在铜版纸上的邮票有绿色(5赫勒)、胭脂红色(10赫勒)和蓝色(25赫勒)三种,于1月28日和29日就已经在列支敦士登邮局的柜台发售了。这体现了列支敦士登的自我意识。
      由于另一个原因这批邮票还引发了一起政治事件:Moser此前曾设计了一枚带有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肖像的奥地利邮票,邮票上皇帝的目光是从右往左望的。而在明显大得多的列支敦士登邮票上公国亲王约翰二世则是从左往右望的——这实际上是胜利者的标志。当这两张邮票并排粘贴时,约翰二世的邮票高于皇帝的邮票而且几乎是俯视皇帝。这被认为是臣民对帝王的嘲讽。
      列支敦士登的邮票至今仍然是世界上艺术和技术最精湛的邮票之一,每年都荣获众多奖项。


上一篇:月岩和国旗
下一篇:苹果花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