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代祷者、圣人——吉多•费格的圣母主题收藏

1_副本.jpg



1)圣母、代祷者、圣人——吉多•费格的圣母主题收藏

信托人兼银行家吉多•费格一生都是一位充满热情且精通艺术的专业收藏家。1976年去世时,他将一座独特的圣母玛利亚雕像遗赠给了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此后,更多重要藏品相继入藏,因此该博物馆如今收藏了吉多•费格艺术收藏品中的精华部分。

费格的收藏主要以宗教题材作品为主,其中对圣母主题的描绘尤为关注。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以此为主题策划了这场小小的圣诞特展,并借此追溯圣母崇拜的方方面面。


2)列支敦士登的守护神玛利亚

1940年3月25日,弗朗茨•约瑟夫二世亲王将列支敦士登献予了上帝之母——玛利亚。他选择杜克斯的玛利亚安慰教堂作为供奉仪式的地点。杜克斯教堂山墙上的铭文至今仍在提醒人们记住这一天:“亲王、人民和国家都献予你,圣母啊,请将您的披风广覆众生!”

自中世纪以来,就有圣母玛利亚展开宽大披风的艺术形象。在她的披风庇护下,紧紧簇拥着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们。这种艺术类型表达了人们对庇护与保护的渴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动荡与不安中,列支敦士登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需求。

然而,列支敦士登对玛利亚的崇拜不仅体现在她被选为主教区的守护神上。本德恩的圣母升天教区和舍伦贝格的圣母无瑕之心教区的圣堂内也供奉着圣母玛利亚。众多圣母颂歌,如《玛利亚,展开你的披风》、《祝福高贵的女王》或《玛利亚穿越荆棘丛》,皆是为上帝之母而作。随处可见的圣象柱、圣母玛利亚雕像和雕塑都彰显了列支敦士登人民对圣母玛利亚的信仰。除了礼拜日外,还有四天专门的圣母玛利亚节假期,以纪念这位基督教中最著名的女性。


3)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的起源

在早期基督教中,玛利亚仅仅是耶稣的母亲。直到公元5世纪,玛利亚才更多地成为教会关注的焦点,这主要是为了强调耶稣诞生的神迹性。其基础源于公元2世纪的“旁经”:这些文本虽未被纳入圣经正典,却深刻地塑造了此后数个世纪的玛利亚崇拜。

《雅各布福音前书》中讲述了约阿希姆和安娜在耶路撒冷长期无子后,一位天使向他们预告他们的女儿玛利亚即将出生。此后,约阿希姆和安娜将四岁的玛利亚带到圣殿,据记载,她在此开始了侍奉上帝的生活,并由一位天使抚养长大。十二岁时,根据上天的指示,她与年长她许多的鳏夫约瑟夫结婚。随后便是众所周知的圣子诞生的故事了。玛利亚在圣殿的童年生活成为修道院苦修的理想典范。

在431年召开的以弗所大会上,玛利亚被授予“Theotokos”(古希腊语,意为上帝之母)的称号。这使她在信徒眼中成为全人类的代祷者,因为她与世界审判者耶稣存在着非常特殊的关联。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玛利亚逐渐成为“超级圣人”,人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向她寻求帮助。如今,玛利亚已成为基督教艺术中除耶稣之外最常见的主题。


4) 安娜三世

这件15世纪的浮雕是宗教艺术中常见的构图形式。它描绘的是"安娜三世"——即"三人一组"的意思,表现的是安娜、她的女儿玛利亚和外孙耶稣。这三代同堂的形象将基督的出身置于一个人伦的范畴之中。在我们这个地区,这种表现形式主要流行于14和15世纪,这与当时对安娜的崇拜日益兴盛有关。

 9.jpg

圣安娜与其女玛利亚及圣婴耶稣浮雕,作者不详,1480 年左右,木制,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馆藏编号N 0059


5)指路人

这两件木雕作品采用了相同的表现形式。它们是两尊“指路人”(来自古希腊语)主题的圣母玛利亚雕像。玛利亚用左臂抱着儿子耶稣,并用右手指向婴儿。通过这一手势,她将信徒引向耶稣,并为他们指明通往基督教观念中人类救赎的道路。

11.jpg

站立的圣母像,双臂缺失,祭坛残件,作者不详,未注明日期,木制,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馆藏编号N 0056

10.jpg 

站立的圣母像,左臂和怀抱的婴儿缺失,作者不详,未注明日期,木制,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馆藏编号N 0064


6)哀悼的圣母玛利亚

该耶稣受难雕塑群曾经被装饰在一个1520年至1530年期间制作的双翼祭坛的中部。它描绘了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他的母亲玛利亚和门徒约翰则跪在他的脚边。该人物构图取材于《约翰福音》中所描述的耶稣被钉十字架、死亡和被埋葬的片段。同样,这个来自于17 世纪的圣母玛利亚木雕也属于一组耶稣受难雕塑群。与之相配的约翰雕像也收藏在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内。

4_副本.jpg

翼式祭坛画,描绘了十字架上的基督以及广阔风景中的玛利亚和约翰,作者不详,1525年左右,木板油画,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馆藏编号Gem 0047

 12.jpg

耶稣受难雕塑群上的圣母玛利亚,右手抬起,左手置于胸前,埃拉斯穆斯•克恩,1650年,木制,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馆藏编号N 0073


7)哺乳的圣母

这幅画作描绘了圣母玛利亚给耶稣哺乳的场景。它属于“哺乳圣母”(拉丁语中 lac就是乳汁的意思)的传统绘画主题。该绘画类型源自公元 4 世纪。它与更古老的埃及女神伊希斯为荷鲁斯哺乳的场景相呼应。 伊希斯通过母乳将神力传给儿子,而哺乳的圣母玛利亚则更强调她的上帝之子的人性。1400 年左右,这种圣母玛利亚的形象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主要是因为亲密的绘画主题越来越受欢迎。

5.jpg

风景中的神圣家族,作者不详,未注明日期,布面油画,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馆藏编号Gem 0049


8)圣母玛利亚的诞生与升天

公元3至5世纪的旁经中记载了有关于圣母玛利亚诞生和离世的故事。艺术创作汲取了这些故事作为主题,15世纪中期的康斯坦茨画家彼得•穆勒的作品亦是如此。这两幅画作分别描绘了玛利亚的诞生和离世。基督教会的节日中,9月8日(圣母诞辰)和8月15日(圣母升天节)正是为了纪念这两件事。这两个节日都是列支敦士登的重要的节庆日。画作中尤其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是对玛利亚升入天堂的描绘:耶稣以孩童的形态迎接她的灵魂。

 6_副本.jpg

圣母玛利亚的诞生,彼得•穆勒,1465年左右,木板油画,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馆藏编号Gem 0052


7_副本.jpg

圣母玛利亚的离世,彼得•穆勒,1465年左右,木板油画,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馆藏编号Gem 0053


9)圣殇

哀悼的圣母玛利亚怀抱着死去的耶稣,这种表现形式在公元 1300年左右随着圣象的出现而流行起来。它的起源并非来自教会礼拜仪式,而是来自个人虔诚的信仰。“圣殇”一词表现的是玛利亚在耶稣受难日当天的傍晚祈祷时接纳了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儿子。她的面容并未表现出太多痛苦,反而是近乎喜悦,因为根据基督教的信念,她知道耶稣的苦难即代表着救赎的完成。

13.jpg

怀抱受难基督的圣母玛利亚,作者不详,16 世纪中期,木制,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馆藏编号N 0080


10)艺术收藏家吉多•费格

如今,吉多·费格在列支敦士登主要以信托专家、资产管理和基金会创始人身份闻名。而他对艺术的热爱则较少为人所知。年轻时,费格曾居住在维也纳,并经营着一家艺术品交易行。在他位于维也纳市中心的店铺里,他还出售自己委托制作的艺术工艺品:他雇用了30名居家女工,其中包括珠绣女工、画师和象牙雕刻女工。

1923年,吉多·费格的店铺租约被终止。这件事,加上一战后奥地利克朗的急剧贬值,导致吉多返回了列支敦士登。回国后,他担任新成立的列支敦士登商会的秘书。随后,他在信托和金融领域开启了一段漫长而成功的职业生涯。

然而,吉多·费格对艺术的热情终生不渝。他支持艺术展览,并且自己也收藏艺术品,主要以宗教题材作品为主。其中,圣母主题的描绘是他收藏的一个重点。在他去世后,其大部分艺术藏品被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收藏。他于1954年设立的"吉多·费格亲王商业顾问基金会"至今仍在推动该国的艺术与文化发展。


11)宝座上的圣母

吉多•费格立下遗嘱,在去世后,将其收藏中的一件艺术品遗赠给了国家博物馆。选择落在了这尊13世纪的圣母坐像上。这种表现类型最早出现于公元5世纪。圣母玛利亚的膝上坐着耶稣,被描绘成一个年龄稍长的孩童形象。这让人想起《路加福音》中描述的 12 岁的耶稣与经师们在圣殿中争论的故事。这种表现形式主要为了表现基督的智慧,并将玛利亚塑造成了“智慧之座”。她手中的地球仪和头上的王冠同时表明了玛利亚“天堂之后”的身份。

1_副本.jpg

宝座上的圣母与圣婴,作者不详,1250年左右,木质雕塑,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馆藏编号N 0049


12)约瑟夫先生的圣诞树

“我小时候,家里总有一棵漂亮的圣诞树。”自称“约瑟夫先生”的约瑟夫•赫恩西里克(1934年—2024年)回忆道。1968年,他被迫逃离故乡捷克来到瑞士。但他对圣诞树的热爱有增无减,从而成为了一位狂热的圣诞装饰品收藏家。经过多年的收集,他拥有了一套独特的藏品,并于1990年在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首次展出。2021年,他将大部分藏品都捐赠给了该博物馆。

这棵树上挂着约瑟夫收藏的1000多件藏品,主要是亚布洛内茨的圣诞树装饰品。在亚布洛内茨(捷克语:Jablonec),有着用玻璃珠和玻璃棒制作精美装饰品的传统。这是波希米亚玻璃工艺的副产品,现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_副本.jpg





上一篇:视觉盛宴——约瑟夫•塞格斯的邮票艺术
下一篇:没有了